九阡李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独有的地方早熟优良李品种,据调查考证九阡李于清朝咸丰辛亥年,由九阡下水的潘随从异地引入株种植,至今已有余150年。经长期人工自然栽培形成了三都县九阡地区现在的九阡李群体。三都县九阡李分布在三都县九阡镇、周覃镇等地,海拔在650—750米山地、坡地、喀斯特境内,年均温17.3℃,年降雨量1300毫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丰富的水资源和高覆盖率的野生植被,造就了九阡李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九阡李,为三都县特色果品,具有皮薄、肉厚、汁浓、质脆、味甜适口等优良特性。九阡李三年果树初产,四至五年后进入盛果期,成熟时间5月中旬—6月上旬,正值水果淡季,且产品品质好,省内外早有美名,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销路很好。主要销往广西、贵阳、凯里、都匀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已成为九阡李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县九阡李种植面积2.855万亩,挂果面积1.242万亩。2009年以前,平均单产350公斤,单价在6-10元/公斤,亩产值达3500元以上,增收显著,比较优势明显,大大地激发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广大农户种植热情空前高涨。九阡李为三都县精品水果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九阡李产业的发展,2010年以来得到中央财政资金“精品水果-九阡李建设”、省级财政资金“三百工程”、“九阡李标准化建设”等项目支持,为三都县发展九阡李产业提供机遇,种植面积发展到两万多亩。
但由于受气候条件(倒春寒)的影响,2010年,平均亩产只有150公斤,平均单价15元/公斤左右;2013年,平均亩产50公斤,平均单价25元/公斤,其产值只有1250元左右;2014年,平均亩产15公斤,平均单价50元/公斤。其产量和效益越来越低,果农对九阡李的发展失去了信心,这几年砍掉了不少李树。在这期间,贵州大学周道德教授带领果树专家到我县进行调研攻关,但效果不明显。
近些年来,三都县农村工作局对九阡李也开展了一些观察研究,初步总结近年来九阡李产量上不去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低温影响,在每年2月15日—30日,是九阡李的盛花期,倒春寒次数较多,基本上没有昆虫活动,影响花期授粉。二是授粉树被砍光:在九阡地区,近年来老百姓把“不好吃”的杂李树基本砍光,这些不好吃“三华李、密思李”就是九阡李的授粉树。三是九阡李为完全花,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要重点培养短果枝结果。
九阡李作为三都县的民族品牌,虽然目前效益还不理想,但三都县仍然在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保护和开发这一民族品牌。在2010年,三都县以九阡镇果蔬开发有限公司和双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主体,申请了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李地理标志。同时获得了九阡李公害产品认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