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水族马尾绣历史悠久、针法古朴,被喻为“刺绣中的活化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马尾绣不再满足于日常生活用品,人们更把它当作一件件艺术品,对于制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幅好的马尾绣作品配线色彩和谐美观,可以为整幅绣品加分。绣娘潘晓菊紧跟时代步伐,在马尾绣配线上下功夫,走出了与其他绣娘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走进潘晓菊的工作室,五颜六色的配线堆满了整个展示柜面。上一位客人刚刚选完配线离开,潘晓菊正在整理着些许凌乱的配线。
潘晓菊,是三都县中和镇庙良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她有一项特长——为马尾绣绣品配线。13岁时潘晓菊就跟着奶奶学做马尾绣,看奶奶如何搓马尾、放花、做结,后来潘晓菊又跟着年长的绣娘学会了配线,潘晓菊对颜色特别敏感,只要经过她的搭配,整件绣品的颜色会显得愈加高贵典雅,周围的绣娘们经常光顾她的工作室,让她配线。
“我原来做这个马尾绣,我就跟她买线,她第一次给我配的线,我做成了围腰;因为她这里线特别多,而且配线配得特别好,我很喜欢。”水族绣娘潘文柒说。
以前的马尾绣,底布大多是深蓝色或黑色,再加上深色的配线,显得整件绣品暗沉,现在市场上的配线颜色丰富,潘晓菊抓住了这一商机,在配色、底布与设计上创新,大胆采用鲜艳亮丽的色彩,令其产品更加丰富,更符合大众审美,这不,打开市场销路的她,现在每个月都有做不完的订单。
三都县艳菊马尾绣公司负责人潘晓菊告诉记者:“我这里生意还不错,今年3月份到4月份他们跟我订了二三十套衣服。”潘晓菊说,她配线的灵感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看到生活中的花花草草她都喜欢拍下来,然后慢慢琢磨它的颜色、状态、层次,时间一久,这些内容都内化于心。
前几年,潘晓菊和堂嫂合作,成立了三都菊娘民族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但因为疫情,产品滞销,她便退出了公司。去年4月,潘晓菊创办了一个新的公司,三都县艳菊马尾绣公司。她转变了以往的发展模式,发挥自己配线的特长,一边卖绣品,一边教绣娘配线。
莫清是一名年轻的绣娘,跟潘晓菊已经认识七八年,那时刚从学校毕业的她,从来没有接触过马尾绣,潘晓菊一针一线地教她做,现在她一边在家带孩子,一边利用空闲时间做马尾绣,一个月也可以赚到不少钱。
现在,潘晓菊为近十名绣娘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场所,每个月接下来的订单她也会分给大家一起来做,她说以后想带动更多的人学习马尾绣,热爱马尾绣。
“以后我将所有我会的东西都教给姐妹们,我们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就像我们衣服上面的颜色,越来越精彩。”三都县艳菊马尾绣公司负责人潘晓菊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