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三都县:“五强”并举,高质量完成水乡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三都县聚焦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宏图愿景,严格遵循贵州省新时代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指导精神,坚持组织、强制度、强队伍、强业务、强保障的五维推进策略,秉持巩固提升建设一批、改造提质建设一批、突破跃升建设一的三步走方针,高质量完成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目前,全县8个镇(街道)司法所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提升了司法行政干部的履职能力与服务水平,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法治化筑牢了稳固的基石。

一、强组织,筑牢规范运作根基

组建小组,引领前行。印发《三都水族自治县司法局关于贯彻落实〈贵州省新时代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成立新时代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专项工作组,负责规划与协调全局。工作组通过细化总体目标,严谨部署实施阶段,精心设计工作策略,全面统筹全县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进程,奋力打造高标准、高效率、高服务的工作体系,引领司法行政工作迈入崭新阶段。

量化标准,明确方向。遵照《贵州省新时代城区、镇、乡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贵州省新时代规范化司法所验收评分标准》要求,三都县精心编制本地区司法所验收评分细则,将建设目标细分为一系列可量化的指标,确保每一项任务落实到位。实行司法局领导班子责任制,每位班子成员负责一个联系点,确保全县所有基层司法所均纳入规范化建设的范畴之中,共同致力于构建更加贴近民众的司法服务网络,推动司法所向着标准化、专业化方向迈进。

构筑体系,形成矩阵。为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体系,三都县匠心独运,选取基础薄弱、办公条件有限、人员稀缺、社情纷繁、功能发挥欠佳的司法所,以及具备典型示范效应的司法所作为主要领导的直接联系点,构建一套由司法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执行,业务部门持续跟踪指导,基层所长全力推动的工作矩阵,确保了决策的高效传达与执行,为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强制度,构建稳固管理架构

强部署,保成效。面对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中涌现的棘手挑战与瓶颈难题,三都县司法局党组秉持前瞻思维,每季度精心策划并主持专题研讨会议,凝心聚力,共商良策,寻求解决之道,不断加速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进程。自三年行动计划开启以来,已累计开展11次专题研讨,深入剖析建设进程中的难点与堵点,精准施策,确保司法所向高效、规范、服务导向型转变的步伐稳健有力。

建制度,优管理。制定《三都水族自治县基层司法所暂行管理办法》,强调制度的透明与公开,要求制度统一上墙公示,全员持证上岗,积极接受公众监督,打造一个管理有序、行为规范、职责清晰、高效运转的新型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全县8个镇(街道)的基层司法所已全部实现制度上墙,统一化管理,形成了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格局。

重督导,促提升。根据省、州对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制定《三都水族自治县司法局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督导检查实施方案》成立由司法局班子成员领衔、业务科室负责人协同的督导小组,采用实地查看资料的方式,每季度对各司法所进行全面、细致的督导检查。督导小组聚焦司法所的五大基础职能,对每项工作进行细致的检查与指导,形成详实的检查报告,及时通报检查结果,以期促进司法所管理和业务能力的全方位提升。自启动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已开展11轮的专门督导工作。

三、强队伍,锻造司法精英团队

多措并举,壮大基层队伍。为切实增强基层司法行政力量,三都县创新施策,积极推动政法专项编制资源向基层司法所倾斜,大力增聘辅助人员,精心选拔具备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出任各所负责人,确保新录用公务员全面充实至基层司法所,实现了各司法所日常运作工作人员不少于4人的目标,其中政法专项编制人员不少于2人。目前,三都县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达32人。有效缓解了基层司法所长期面临的人力资源短缺困境。

把好“双关”,打造专精队伍。秉持着“源头活水,质优量足”的原则,三都县严守“入口关”,广泛开辟招聘途径,专注法学精英的吸纳,确保新晋成员皆拥有深厚的法学底蕴,从而锻造专业化、精锐化的司法行政工作团队。同时,紧握“学习关”,鼓励在职干部积极参与国家司法考试,激发内生学习动力,促使全体职工深耕业务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与实战技能。

全面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全面落实精准化专业化实战化培训要求,科学安排培训内容,设置特色化教学模块,以“理论培训+军训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为工作队伍思想充电、精神补钙、行动赋能通过组织基层司法行政干部、辅助人员开展业务能力集训专题培训活动,持续提升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据统计,年均组织开展各项专题业务培训20余次,培训超600余人次实现全员参与,业务工作培训全面覆盖的目标。

四、强业务,深化专业服务质量

优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实施人民调解月联席会议制度,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汇聚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及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之力,每月开展深度案件分析与研判,实现关键事件与复杂矛盾的即时共享,预判风险,前置干预,有效遏制矛盾升级,显著降低矛盾上交率。近三年来,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8307次,调解民间纠纷7670件,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

构建特殊人群管理体系。秉承教育、引导、关爱、帮扶的综合施策理念,制定《三都县刑满释放安置帮教人员信息共享工作机制》。以法治教育为引领,社会救助为支撑,医疗救助为兜底,就业帮扶为助力,全方位、立体化地解决了刑满释放人员的融入难题,有效降低了再犯罪风险。与监狱系统建立了深度协作关系,将帮教工作延伸至三都籍的在监服刑人员,通过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激发其生活信心与改造动力,力促其早日重返社会,开启新生。近两年来,开展入监培训共5次,受教育人数50余人。

创新普法依法治理模式。持续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工作,运用讲座、展板、新媒体矩阵等多元化载体,组织法律“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宣教活动,显著提升民众的法治意识与法律素养。全面深化“1+N”“法律明白人行动,于民法典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及民族佳节,巧妙融合法律顾问的专业洞察与法律明白人的本土智慧,组建跨语种的法治宣讲团,通过提供法律咨询、编唱水歌等普法宣传形式,采用水语+苗语+汉语三语并行的方式,将法律之光播撒至每个角落。近年来,共举办主题法治宣传活动300余场,派发宣传资料超过4份,惠及民众5万余人次。截至2023年,我县已成功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国家级1个,省级17个,州级39个,占全县村(社区)总数的54.29%

完善法律服务保障网络。制定《三都水族自治县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方案》,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在全县62街道、105个村(社区)的全面覆盖,为基层司法所赋能,使其在法律服务与保障方面的角色更加凸显。全面激活全县105个村(社区)法律顾问的潜力,深度参与村(社区)的法律事务。今年以来,法律顾问共开展民法典宣传等法治宣传105场次。全县已成功培养1500余名法律明白人,形成了一张密集的法律知识传播网,覆盖每一个村落,深入每一个社区,提升了法律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加速了基层社会管理的法治化进程。

五、强保障,确保高效运行不断

实现标准化建设。三都县紧跟贵州省新时代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高标准要求,以前瞻性的规划和务实的行动,通过积极争取省、州项目支持和当地各部门密切配合,实现了全县8个基层司法所的办公设施全面更新。不仅配齐了必要的办公设备,更按照统一标准实施外观标识标准化,司法行政徽章与司法所标牌的规范展示,显著提升了司法所的辨识度和专业形象。

实现数字化转型。三都县深刻把握数字化转型脉搏,全面强化数字科技应用,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大力提升信息化设施建设力度,确保每个司法所均装备了智慧司法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终端、远程视频会面系统、智慧矫正平台等一系列前沿工具,构筑了数字化服务的坚实基石,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拓宽了为民服务的边界,实现了司法工作的智能化、精准化与人性化,让便捷与公平惠及群众。

实现合理化配置。为精进工作效能,三都县合理规划资源配置,优化了公车调度流程,实行司法所车辆租用即用即报制度,实现了资源的动态平衡与最大化利用,避免了资源闲置与浪费。同时,司法所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所有物资使用的透明度,每一笔支出和每一次物资调配都记录在案,既保证了资源的合理分配,又彰显了司法所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严谨态度和高度责任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