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由县水家学会牵头,县非遗中心、县水书申遗办公室、县水族文化研究院等单位组成慰问组,在县水家学会名誉会长潘永行和王治安的带领下,赴全县各镇(街道)走访慰问水族文化习俗传承人,为资深水书习俗传承人、民间水药医师、水歌手等送去温暖问候和新春祝福。
水族医药传承人韦妹,家住中和镇中化村的蒙组,老人今年93岁,身体硬朗,耳不聋眼不花,是一个乐观开朗的老太太。慰问组给老太太送去了水果、蛋糕等慰问品和慰问金。老太太开心地说,她们家是水药世家,父亲跟祖父学习水药,自己跟父亲学习水药。从娘家嫁到中化的蒙后,为乡邻亲友采药治病,得到大家的尊重,偶尔会得到大家馈赠的答谢礼物。现在,你们这些“公家人”(老太太眼里,在政府部门上班的人)也亲自到家里送礼物和红包(慰问金)给我,我一定可以长命百岁。老太太风趣幽默的一番话,让慰问组的同志们都忍不住笑了。
在温馨祥和的气氛中,老太太跟大家聊水药摆故事谈感受。她说,旧社会缺医少药,生病了没钱医治,很多人都挺不过来,特别是小孩子夭折的就更多了。因为懂草药,帮助乡亲们治病得福报,自己身体也调理得不错。现在生活好了,生病了有合医。“公家”还给养老钱,80岁以上的还另外给予补助,自己赶上了好时候。她说,她已经把自己懂的药方教给儿媳妇,希望儿媳妇以后也传给下一辈,不能让祖宗的好东西失传。中和镇善宏村水书师潘秀业,今年85岁。曾参与《山那边有匹马》、《过海的水书》、《国之瑰宝∙水书》等水族文化题材电影及宣传片的拍摄,并多次协助水书文化研究院整理翻译水书文献。慰问组给老人送去了慰问礼品和慰问金,向老人传达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县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对传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指示精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水书是三都联系世界的一张珍贵文化名片。在下步工作中,县水家学会将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力度,以文化振兴推动三都乡村振兴,希望继续得到广大水书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潘秀业老人表示,自己会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水书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不辜负县委县政府对民族文化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中和镇水根村水族双歌传承人潘世渐,今年85岁。潘世渐从小爱唱水歌,其师傅潘静流是民国时期的乡贤,传承的水族双歌叙述了水族地区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2020年12月,水族双歌《旭早》被国家文旅部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潘世渐积极参与《旭早》申报片摄制工作,并在申报片中作为双歌传承人出镜演示。慰问组给潘世渐老人送去了慰问金,在与潘公交流的过程中,得知他还是制作水族传统旗伞和祭祀素菜的传承人。学会领导当即表示,春节过后,派调研工作组深入水根村,对潘世渐老人进行采访,对老人手上的珍贵水歌手稿和他掌握的手工技艺,进行全面抢救和保护。
这次慰问活动,慰问组在给这些可爱可敬的老人们送去新春祝福的同时,通过摆故事拉家常的方式,向老人们讲解和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县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让他们理解和支持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凝聚力量,为三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