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策马扬鞭,看马鬃风中飘扬,听马蹄轻叩大地。养马育马、民族赛马、马术表演……近年来,三都县锚定马产业发展新赛道, 以打造“西部赛马城”为引领,以马为媒、以赛为纽,一条从养马育马、主题赛事,到民族风情旅游与体育文化于一体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正在形成,马产业、马文化逐渐成为三都的新名片。
在三都西部赛马城的马圈里,饲养员正在忙碌着喂马、清理马圈、遛马等,在他们精心的照料下,这些马儿膘肥体壮、神骏非凡。娇小可爱的小马驹正两两相依,津津有味地吃着饲料,高大的马匹四肢修长,肌肉结实,毛色光亮。据介绍,马圈饲养的马匹几乎均为外地的优质马,部分将与本地品种马进行杂交改良。
“我县马的优势特点目前我县马的品种主要是贵州马,具有典型山地马优良特性,个体娇小,性格温顺、外貌骏美、耐粗耐劳,适应性强。在农业生产上,主要用于边远山区货物托运、田土翻犁等农业生产辅助。在山地比赛上,体质结实、行动敏捷,具有优越的骑乘性能。”三都县养殖业发展中心主任吴永银说。
水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水族人民爱马、养马、赛马。近年来,三都县持续狠抓马品种资源保护工作,以小带大、以村带片。同时引进了伊犁马、蒙古马、色特兰等优质马匹110匹,配套牧草种植214亩,为本地马的培育不断输入了新鲜血液。
“今年我们申请财政衔接资金296万元,在西部赛马城建设马集中养殖及驯马基地1个,通过引进伊犁马、蒙古马及国外优良马品种与本地品种马进行杂交改良,不断培育和提升本地马的品质与价值。”三都县养殖业发展中心主任吴永银说。
随着三都加强对水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承,马作为水族文化的“魂”,得到了高度重视。三都制定《三都水族自治县2024年马产业发展工作方案》,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激发了群众自主发展马产业的积极性。目前,三都目前马匹存栏2458匹,新增马匹700匹,主要用途为肉用和赛用。
“在扩大马产业方面,一是全面开展马匹养殖情况摸底调查,按照5000元/匹补助标准,将马匹养殖纳入“以奖代补”政策,新增马匹养殖700匹。二是充分运用闲置养殖场,采取资产租赁、资产入股等方式激发经营主体、能人转产改造闲置项目资产发展适度规模马匹养殖。三是加快推进西部赛马城马匹集中养殖基地建设,配套完善驯马场地、饲草种植基地等场地和设施。四是结合发展需求,在县内建设大牲口交易市场,促进马匹流通,扩大马匹养殖。”三都县养殖业发展中心主任吴永银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