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新闻动态 >> 三都要闻
【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三都县来术村:古寨风韵 藏在深山里的古村落之美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本网讯 来术村民是从漫长的迁徙后,于唐朝年间逃难迁徙至来术,来术地段环境优美,地势有陡有平,适合开山种地、开荒作田,便在来术扎住,至今已有1000余年。在清朝统治时期,来术村属于都江厅,隶属于都匀府。这一时期,来术村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相对稳定,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地处偏远,来术村的对外联系相对有限,但这也使其保留了许多古朴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到了民国三十年(1941年),都江县与三合县合并为三都县,来术村随之成为三都县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来术村先后隶属于不同的乡镇管辖。2014年,随着行政区划调整,来术村成为新都江镇的一部分。

 古村落蝶变振兴

  来术村在21世纪初依托国家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扶持,实现了由贫困村向小康村的转变。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来术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等一系列措施,于2019年成功脱贫摘帽,实现了贫困人口的全面清零。在产业发展方面,来术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蔬菜制种、食用菌种植和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术村不断加大投入,完善了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在社会保障方面,来术村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确保了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民俗趣事的延续

  来术村的传统习俗深深植根于苗族的历史与文化之中,涵盖了祭祀、祖先崇拜、敬树神以及择吉等多个方面。这些习俗不仅是村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他们精神世界的生动体现。

  祭祀习俗:在来术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逢重要的节日或特殊的时刻,如春节、中秋、婚庆、建房等,村民们都会在家中的神龛前摆放上三至五个酒杯、筷子和稀饭,以及精心准备的佳肴。随后点燃香火,烧纸钱,虔诚地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保佑。在香烟缭绕中,村民们共同祈愿家庭平安、幸福和丰收。

  祖先崇拜:在来术村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孩子生病或身体异常时,村民们会通过占卜或巫婆来确定是否需要敬石神。若需敬石神,他们会在特定的日子里,带着酒、肉、糯饭等供品前往石神所在之地进行祭祀。他们希望孩子的身体和命运能够如石头般坚硬,健康成长。而每年的大年三十晚或初一,无论孩子是否曾敬石神,村民们都会再次前往石神处敬供,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敬树神习俗:也是来术村的一大特色。当孩子需要敬树神以祈求健康成长时,村民们会选择寨子路边的大树作为敬神的对象。他们相信,敬树神后,孩子将来也能像这棵大树一样茁壮成长,顶天立地,枝繁叶茂。敬树神的仪式通常在特定的日子举行,人们带着供品前往大树下,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保佑。

  择吉习俗:则贯穿于来术村村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敬保财、敬菩萨、敬树神,还是建房动土、婚嫁吉日、安葬吉日等,都需要选择合适的吉日。这些吉日的选择都是基于先生的推算和建议,他们根据命主的年庚八字、房屋坐向、子女生辰八字等多种因素来确定吉日。通过择吉习俗,村民们希望能够保平安、保进财、少遭灾;保钱财、保五谷丰收、少遭灾祸;保旺人丁、保生贵子、保人聪明伶俐。而出行吉日则是为了确保出行平安顺利,人们通常会在出行前通过水书择吉来确定最佳的出行时间。

  文物古迹保存完整

  来术村历史悠久,在长期在生产生活中,来术先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珍贵的文物胜迹,有村落古树群及古民居、古禾仓等古建筑。

  古树群:来术村内有一古树群,其中最大树高约30米,树冠最大宽幅20余米,胸径约3米。楠木周围还掺杂着其他杂木,大小与楠木一样,树龄相仿,楠木出土后笔直冲上云霄,树大根深,盘根错节,树形苍劲,枝繁叶茂,长势极其壮观,颇有独木成林之感。不时有鸟儿在树上蹦跳鸣叫,给古树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气。相传为来术村平寨祖上所栽种,其意为“福荫后代,恩泽千秋”。

 古建筑:来术古建筑群现存二十余栋民居、十余座粮仓均为清一色干栏式民居建筑,分别建于清朝、民国时期及解放后三个时期,2019年来术村被列为第四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古民居:来术悉为苗族聚居,寨子坐落于河畔两岸,寨脚梯田交错,村寨的主体位于河岸和大山腰带上。民居建筑以聚集吊脚楼为主,河流贯穿村落,四周林木环绕,寨角、寨边古树相连,生活环境幽静、舒逸,颇具田野乡村的传统韵味。民居建筑呈“小分散、大集中”的特点,轮廓分明,错落有致,以木料为主要建筑材料。村内大部分民居建筑修建年代久远,虽历经沧桑,残破缺损,但依旧固守着传统风采;村落内布局严谨,空间利用合理,既满足了居住需要,同时又为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尤其民宅体现了当地民间传统的建筑艺术水准。来术古建筑群具有普遍“干栏式”建筑文化价值和突出独特的代表性价值,是苗族文化最富集的村落,是苗族文化遗产的代表。

  禾仓:“禾仓”即粮仓,亦为干栏式建筑。禾仓在择地、建造、使用上也有一整套规定:择地由德高望重的先生卜吉;建仓由先生根据禾仓主人的属相推算选定吉日吉时方可伐木破土兴建,所有木柱子安装一律树尖向上;在日常使用管理中把防火放在首位并兼顾防盗,为消除火灾隐患,禾仓四周在一定范围内不能留有一草一木。此外,穿鞋不能进仓、进仓必须脱鞋。寨规严厉如此,是以有史以来,禾仓虽皆未上锁,尚未发现有盗粮现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来术村苗族村落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展现了苗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艺术底蕴。苗族刺绣是来术村最为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一。来术村苗族妇女从小便学习刺绣技艺,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在布匹上绣出各种图案和花纹。这些图案往往寓意着苗族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生活场景,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苗族刺绣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在当地享有盛誉,成为来术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苗族舞蹈是来术村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苗族舞蹈动作优美,节奏感强,通常伴随着欢快的苗族歌曲。舞者们身着传统的苗族服饰,手捧彩绸,翩翩起舞,展示出苗族人民的热情和活力。苗族舞蹈不仅在节日庆典时表演,还是日常娱乐和社交的重要方式。苗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韵味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苗族乐器种类繁多,如芦笙、古瓢、铜鼓等。

  来术村的传统建筑也是其民间艺术的重要体现。苗族的吊脚楼是其典型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依山傍水,结构独特,既适应了山区的地形条件,又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吊脚楼一般由木结构建成,屋顶覆盖着青瓦,显得古朴而典雅。这些建筑不仅是居住的场所,还是苗族文化的载体,承载着苗族历史和传统的记忆。

  来术苗族的节庆活动有吃新节,又称尝新节,是来术村苗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在吃新节这一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欢乐和祥和的氛围中。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食物,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分享这份喜悦。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有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水果,还有精心烹制的猪肉、鸡肉等。除了美食之外,吃新节还有一系列的传统活动。村民们会聚集在一起,举行歌舞表演、斗牛、斗鸟比赛等娱乐活动。在夜晚,村里还会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大家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唱歌、跳舞、讲故事,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感恩大地的恩赐,分享收获的喜悦,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