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新闻动态 >> 三都要闻
“世界马日”聚焦三都:“贵州村马”跑出乡村振兴新赛道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本网讯 2025年7月11日,全球首个“世界马日”如期而至。在三都县,一场融合赛马竞技、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贵州村马”热潮正席卷而来,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全新引擎。作为“中国赛马之乡”,三都县以马为媒,打造出“马产业+”发展模式,为传统民俗注入现代活力。

7月10日,走进三都县西部赛马城,现代化的场地内,马医正为马匹进行每周例行的健康检查。这座占地广阔的赛马城,已成为三都马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

“我们的任务主要是保证每一匹马能够正常参加比赛、训练或者特技表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都县赛马城兽医负责人刘国华说。

三都县水族群众自古有爱马、养马、赛马的传统。水族骑师陆耀钓6岁起便跟随爷爷学习骑马,如今已成为一名专业骑师。他每天需要照料10余匹马,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细心呵护每一匹马的饮食、训练与情绪。

“马就像生活中的战友,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每天都会跟它说说话,安抚情绪。马有时候像小孩一样需要哄的,它心情愉悦了才有好的状态去工作。”三都县水族骑师陆耀钓说。

自2024年起,三都县常态化举办“贵州村马”赛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赛事累计吸引1683匹马参赛,接待游客830.32万人次,创造旅游综合收入79.64亿元。当地政府通过建设黄埔骑师学校、培育优质赛马等举措,推动传统赛马向职业化、市场化转型,让民俗活动焕发新生。

在产业创新方面,三都县将国家级非遗马尾绣与马文化深度融合,开发出100余种文创产品,有效带动三都县农村妇女3.7万余人实现增收致富。马尾绣从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从端节盛装走向大众市场,成为“可带走的马文化”代表。

“马尾绣是我们水族妇女的“文字”,以前只在最重要的节日穿,现在通过直播和文创,让全世界都看到它的美!随着“贵州村马”火爆出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我们的马尾绣产品,我们的订单在逐年增加,特别是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40%。 ”三都县绣娘覃丛柔说。

此外,三都县以马为纽带,构建了集体育竞技、非遗传承、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马术研学”“马背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2025年,我们争取到财政衔接、州级产业化等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马匹以奖代补、贵州马养殖场建设、贵州马品种登记、团体标准制定、马产业人才培训等项目。目前,全县存栏马匹4217匹,新增马匹养殖617匹,正在建设贵州马养殖场1个,委托中国马业协会开展贵州马品种登记、团体标准制定、人才培训等服务。”三都县养殖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陆清生说。

在“世界马日”的聚光灯下,三都县的“贵州村马”正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产业活力,在乡村振兴的新赛道上奋力驰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