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安镇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特色产业以及生态环境优势,强化要素聚集、发动全民参与,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挖掘传承民族文化、优化乡村旅游环境,积极推进农文旅一体化乡村旅游,打好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这张牌。旅游产业增值的同时,农村群众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呈现出民族文化保护、旅游产业发展、农户增收致富三方共赢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聚焦主体培育,提升旅游产业内生动力。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引入社会力量对全镇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将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一是旧曲新唱,加大对原有的“十里葡萄长廊”旅游观光产业带、高硐麒麟度假山庄、野记古寨等一批旅游景区、度假区和网红打卡地的提质升级,麒麟山庄获得贵州省乡村旅游精品级客栈、重阳孟获山庄获得贵州省乡村旅游五星经营户、高硐村成功申报2A景区以及贵州省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正在强力推动3A级景区申报工作。二是培厚土壤。加大对旅游行业的支持和扶持,积极鼓励和引导周边群众直接经营餐饮住宿,开办农事体验和旅游项目,出租房屋等自有资产,共享旅游发展成果,辖区内农家乐增加至3家,民宿增加至3家,露营基地增加至2个,旅游从业人数增加至500余人,个体工商户增加30余户,旅游住宿单位床位数增加至150余张,葡萄人家为贵州省乡村旅游三星经营户,野记云景客栈和半山云居民宿荣获标准级客栈。三是搭建平台。以文旅融合产业为引爆点,积极培育附加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以苗族吃新节、爬坡节、重阳节、七月半等民族节日为载体,为群体提供展示民族技艺和特色文化的平台,组织了80余人的敬酒队和芦笙歌舞队,让游客亲身参与体验少数民族节日活动和节日氛围,从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年接待游客增加至15万余人次,其中过夜游客增加至3万余人次,极大地提升了普安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激活旅游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图为:学校组织学生在麒麟山庄开展活动)
二、聚焦丰富业态,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活力。依托普安丰富的民俗文化、便利的交通优势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深挖民族文化资源,以民族节日、民俗文化以及乡村原生态体验为媒介,进一步丰富产业业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一是写好研学文章,支持麒麟文化有限公司盘活现有资源,投资建设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培训基地、研学基地、多宝莱游乐园等项目,充分发挥高硐研学基地以及各级帮扶部门的资源,形成以文化传承、非遗传承、实践教育、亲子教育、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研学旅游教育基地和劳动实践基地,将旅游与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寓教于游”“寓学于游”,持续提升景区人气和活力。截至目前,共开展5期研学,接待客人700人次,多宝莱乐园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000人次。二是绘好农旅画卷。打造葡萄特色文化、通过举办葡萄旅游节、精品采摘体验等节日活动,有效推动葡萄产业转型,相关的葡萄观光、农家乐、休闲娱乐等新业态蓬勃发展,葡萄节已发展成为三都最具影响力的节日品牌之一,据统计,今年举办的第八届葡萄节吸引了3万余名来自省内及周边地区的游客,销售葡萄5万余斤。三是延伸文旅链条。以文旅融合产业为引爆点,积极培育附加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依托村级民族手工艺工匠,扶持出以蜡染刺绣、芦笙制作、银饰制作为主的手工作坊70余户,带动300余名群众通过就近就业实现增收稳定脱贫,把指尖技艺变成为民族地区的致富产业。
(图为:多宝莱游乐园)
三、聚焦完善设施,提升旅游产业承载能力。围绕破解基础设施痛点难点,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承载能力,着力破除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难题。一是微改造实现精提升,下足“微改造、精提升”的“绣花”功夫,以水书、铜鼓、蜡染等元素点缀村道组巷,保持小青瓦、坡屋顶、吊脚楼、雕花窗等元素的水楼苗居整体风貌,展现原汁原味的民族村寨景观。以绿色田园发展为理念,综合实施植绿植景、水系再造等工程,有机融合“水”“绿”“花”“景”等生态元素,再现田园秀美风光。二是聚合力实现齐参与,充分利用乡贤眼界开阔,既有资本,还有广泛的社会资源,积极动员本村乡贤队伍支援家乡建设,共计筹集资金50余万元,用于资助高硐村串户路、河道清淤、古民居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积极发动群众出劳出资参与乡村建设,群众纷纷响应号召,自发组织筹资集资15余万元用于家乡建设,自主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28栋,折合40余万元参与建设。三是引项目汇聚大能量,通过整合衔接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危房改造、小型水利、河道治理等各类资金,重点针对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导览标识、游客步道等进行了完善提质,实施河道整治、宜居农房建设、污水管网建设、供水管道改造、产业路提质改造、完善路灯照明、建成非遗培训、蜡染、银饰、农特产品、芦笙、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多功能融合中心各一个,同时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投资斗牛场建设以及民宿、餐饮服务、游乐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接待以及承载能力。
(图为:休闲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