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都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扛起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政治责任,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切实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体废物治理、农村环境整治”五大标志性战役,紧紧围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要求,从组织领导、质量提升、指导管理等方面抓细抓实各项工作,持续巩固提升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确保三都县生态环境质量在全省、全州稳居第一方阵。
一是强化组织实施。为贯彻执行《关于健全规范全省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发现和整改工作机制的意见》文件精神,切实提高全县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能力。三都县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 的原则,以县政府为责任主体,明确相关部门环境监管职能,在全县建立了 “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为后期更好、更有力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精准排查,及时发现突出问题。为及时发现并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营造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2021年,由黔南州生态环境局三都分局牵头,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水务局、住建局以及各镇(街道)等单位,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排查方案,对全县范围内所有行政村,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地毯式问题排查。通过排查发现三都县乌细硫铁矿历史遗留酸性矿井废水污染乌细沟水生态环境,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都柳江流域水环境质量问题。
三是回应解决群众关切,谋划项目治理。
为有效整治消除源头污染,确保都柳江流域水环境水质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谋划申报治理项目,在省、州主管部门关心帮助下,争取到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实施三都县乌细硫铁矿历史遗留酸性废水治理。该工程位于普安镇交梨社区羊送村原乌细硫铁矿厂地,建设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一座及相关配套收集管网设施,主要采用原位修复治理模式,采取“多级管道技术、反应池+湿地系统”处理工艺对三都县乌细硫铁矿矿洞涌出的酸性废水进行处理,设计处理规模为1000m3/d,工程于2023年6月14日开工建设,2024年1月5日竣工验收并投入试运行。
项目建成试运行至今,原矿井废水经项目处理后出口水质清澈,下游乌细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排入都柳江中的山泉水铁含量明显下降。据2024年7月25日动态监测数据显示,矿井废水铁含量由处理前的131mg/L(毫克/升)削减到处理后的10.4mg/L(毫克/升),处理率达92.06%。项目的实施,最大程度解决了因酸性废水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使受酸性黄褐色矿井废水污染严重的下游水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和修复,对都柳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有一定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