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县作为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拥有独特的水书和水族文化。根据《黔南州水书和水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重大工程工作方案》《黔南州教育局关于大力推进水书和水文化进校园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为了有序做好水书和水文化传承开发利用工作,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文化传承。通过校园教育,让学生了解水族的历史、语言、文字和文化习俗。
(二)语言学习。推广水族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对水族文化的自信,促进民族团结。
(四)文化创新。鼓励学生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使水族文化更加生动、多元。
二、组织保障
为切实加强全县教育系统水书和水文化进校园工作,特成立三都水族自治县教育系统水书和水文化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王宇轩 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岑文端 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石昌雨 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陈婷婷 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蒙永诚 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教师综合服务
中心主任
成 员:县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水族聚居区各学校校(园)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教育局教育科,具体负责水书和水文化进校园工作的组织和督促指导工作,蒙永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杨秀举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各学校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本校的水书和水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具体负责对本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水书和水文化进校园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三、实施范围
全县水族聚居区学校
四、实施内容
(一)教学教材
将《水书水歌水族习俗文化进校园》纳入学校地方课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水族文化。
(二)课程设置
利用课后服务、地方课程等开设相关课程,如水书、水歌、铜鼓舞、马尾绣、水族剪纸等形式开展。
(三)校园文化建设
将水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以校园墙体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水族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融。
(四) 活动与实践
1.水书及水文化比赛:举办水书书法、水歌、铜鼓舞、马尾绣等比赛,鼓励学生学习和传承水书和水文化。
2.水族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水族文化展览,体验水族传统节日和习俗。
(五)建设一支具有专兼结合的水书和水文化教师队伍
1.邀请当地有水书和水文化特殊技艺和传承能力的民间艺人请进校园担任兼职传承教师。
2.选派部分教师外出学习有关水书和水文化方面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艺。
(六)加强家校合作
1.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水书和水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参与和支持学校的文化教育活动。
2.布置与水书和水文化相关的家庭作业,如制作水族传统手工艺品、学习水族歌曲等。
(七)强化人才支撑
配合人社等部门将从事水书和水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及开发利用相关专业技能人才一体化纳入职称评定、评奖推优等范围,相关科研成果、效率评估等政策向水书文化专业人才、“土专家”倾斜。对在水书和水文化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给予通报表扬或表彰。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阶段(2024年4月至5月中旬)。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做好水书和水文化校内宣传,营造学习传承水书和水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横幅等形式,介绍水书和水文化基本知识及水书和水文化进校园活动意义、目的和方法,激发师生学习水书和水文化的热情。
(二)实施阶段(2024年5月中旬开始并长期实施)。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水书和水文化进校园,开展各项活动。
(三)总结阶段(每年12月)。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学校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涉及学校要将水书和水文化进校园落实到位,县教育局将水书和水文化进校园工作纳入对学校教育督导指标体系,与教育相关工作一并检查和考核。
(三)加强信息报送。各涉及学校在平时工作中及时总结。活动开展简报于每月28日前报送,上半年工作总结于6月30日前报送,全年工作总结和典型案例于12月31日前报送。(邮箱地址:sdxjyk@126.com,联系人:吴小明,联系电话:392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