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都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培训教育工作新路子,通过抓好民族地区工作,推动民族地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凝聚“三股力量”。发挥学子力量,在全县小学实施“小手牵大手·我教长辈普通话”等系列行动,引导学生主动向长辈教普通话。用好帮学力量,统筹驻村工作队、志愿者、学生、网红、乡贤等力量,组建普通话帮学服务队,深入村寨、社区以及利用广播等载体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帮学,对普通话基础差、交流难的群众进行“一对一”辅导。发扬榜样力量,从帮学团队、学习群体中评选出学普、推普之星,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进一步激发群众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活动16期,服务群众1000余人。二是突出“三个融合”。融合技能培训,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力量,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实用技能培训有机结合,采取“普通话+技能”的方式开展培训。融合移风易俗,结合多民族聚居、各民族语言不通、行为习惯不同的实际,积极引导群众主动学、主动讲。融合感恩教育,在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常态化开展感恩教育,增进群众情感的同时,深化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识。2024年以来,争取资金48万元,开展“推普兴乡”培训班6场,覆盖群众300余人。三是推动“三个转变”。推动村民变市民,根据不同时节合理安排开放时间,采取“普通话+”集中培训为主,群众交流为辅的方式,帮助移民搬迁群众养成自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习惯,快速适应和融入城镇生活。推动学员变老师,积极营造“人人都学普通话、人人都是传播员”的学习氛围,采取“1帮N”的方式,鼓励学习成效好的群众参与帮学活动,带动身边群众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推动农民变工人,采取课堂培训和课后考核的方式,激发群众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就近就业、外出务工或自主创业1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