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0-4658731 | 信息分类: |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20-11-12 11:04:27 | |
文 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九阡镇“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和“十四五”期间工作打算 |
“十三五”期间,九阡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州扶贫办、州教育局、县委组织部、县机关工委、县交通局、县疾控中心、县政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团县委、龙里帮扶工作队等帮扶部门的有力帮扶下,在全镇人民的积极配合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弘扬“自信自强、苦干快赶”的新时期三都精神,担当作为,迎难而上,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和“十四五”期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经济发展情况
2020年1-10月,实现财政收入1230万元,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78万元,同比增长2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74亿元、贷款余额1.7亿元,两项指标均维持在较好水平。
(二)脱贫攻坚主要措施及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镇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坚持一切政策向脱贫攻坚倾斜,一切要素资源向脱贫攻坚集中,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勠力同心、苦干快赶,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镇与全县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
1.构体系、创机制,构建脱贫攻坚强大合力。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五步工作法”,严格按照州委“约法三章”规定,不断优化镇级指挥体系。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由1名县委常委担任战区指挥长,1名副县级领导任常务副指挥长长期驻镇指挥,2位党政主要领导任副指挥长具体抓,16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16个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长脱产下沉驻村专抓脱贫攻坚工作,194名下沉驻村干部联合60名村干组成了强有力的驻村工作队,镇级组建9个业务专班负责业务指导,形成了“1+9+16”的指挥体系。同时,结合党建扶贫、智志双扶和督查工作,先后探索出九阡“7654321”工作法、驻村工作队积分管理办法、“55321”督查模式及“双督查”机制、“十发”“十不发”利益联结机制(该项机制在国家扶贫办欧青平副主任到九阡调研时得以肯定,并在全县得到推广)以及“4研4责”问题研判和责任压实机制等,大大提升了干部创业精气神,形成了“尽锐出战、全员奋战、全民决战”的攻坚浓厚氛围。
2.抓精准、强帮扶,贫困程度大幅下降。我镇2014年底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51户9358人,经过历年的精准帮扶,补短销号以及动态调整,到2019年底,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51户12020人,已脱贫人口2432户11521人,剩余未脱贫人口219户499人,全镇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2.17%(2014年贫困人口9358人,总农村人数基数29087人)下降至1.63%。全镇原有深度贫困村2个,贫困村8个,到2019年已经全部脱贫出列。2020年,经过2次动态调整后,目前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473户11214人,已脱贫户2267户10734人,未脱贫206户480人,贫困发生率1.53%。“十三五”期间,我镇始终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围绕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已脱贫人口全面巩固提升,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疫情防控,扎实推进疫情防控、挂牌作战、“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等各项系统性工作。经过上半年的努力,两不愁三保障短板按照省州要求全面补齐,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条件,边缘户、监测户风险已全部清零。
3.保民生、抓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在镇级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充分整合各块资金,着力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脱贫质量。群众饮水更方便。一年来,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对全镇161个自然寨的安全饮水工程进行全面排查改造,切实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并建立饮水管护机制,全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群众用电更方便。通过大力实施“四改”工程,实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低电压”等问题。群众出行更方便。按照“不通就搬,不搬就通”的原则,完成了“组组通”公路硬化185.523公里,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群众通讯更方便。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建成4G基站12个,实现16个老村4G基站全覆盖。此外,安装路灯1500余盏,发放环卫设施3000余个,全面开展乡村环境整治,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强弱项、补短板,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坚持“既不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的原则,全力推进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极大的提升。住房保障事业扎实推进。“改造一批、拆除一批、挂牌一批”的方法,强化工作部署,强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40户,老旧房整治23户,全面实现户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教育保障事业成效明显。辖区内已建设1所中学、9所小学、10所幼儿园,学校总容纳学生7000余人,适龄儿童上学得到了很好保障;通过落实教师和包保干部“双线”劝返责任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为零;全面落实教育精准资助工作,实现教育资助应享尽享。医疗保障事业全面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100%;重病、慢性病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100%;全面落实“先诊疗、后结算”和“一站式服务”,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均达到标准,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12个村卫生室并全部安排有乡村医生正常开诊,实现了群众就近问诊、方便看病。政策保障兜底全面落实。精准核定农村低保718户2155人;城市低保221户754人;特困待遇75户82人;孤儿待遇4户6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待遇1户1人,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5.谋项目、促发展,农村产业革命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我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群众稳定脱贫致富的主渠道,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要求,立足生态和区位优势,以坝区为突破口,以庭院经济为补充,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形成以“酒李茶菇”四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同步推进蓝靛、钩藤、花椒、稻田养鱼、生态牛、生态养蜂等百花齐放的产业布局,产业革命蓬勃发展。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9797亩,全镇调减低效作物种植面积1.2万亩。完成白茶种植面积达2.2万亩,其中以招商实施水梅白茶基地、水昔村白茶基地等1.2万亩,带动群众自行发展种植白茶1万亩,白茶已成为九阡群众发展产业的首选。建成福猪养殖场5个,完成福猪投苗饲养单批次养殖7500头,发放黑毛猪7667头,生态牛2020头,项目覆盖全镇所有一般贫困户。引进贵州高原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实施海鲜菇和秀珍菇种植项目,其中:海鲜菇年出菇1150万棒,带动300余人就业,与1608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每年给贫困户分红134.16万元,户均834.36元;秀珍菇年出菇150万棒,带动100余人就业,覆盖500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分红900元。除此之外,还兼顾发展黄桃、板蓝根、钩藤、猕猴桃、刺梨、摘糯、生态鸽、绿壳蛋鸡等种养殖业。其中,2020年共完成种植南板蓝根2100亩,朝天椒1000亩,红薯350亩,花椒1500亩,黄豆5000亩、佛手瓜500亩,稻田养鱼4000亩。“村社合一”不断壮大。各村以“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引导群众将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收入渠道。目前全镇6个村(社区)都至少有100万元(水各村、扬拱村20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在推进“村社合一”工作上后劲十足。同时,我镇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年均10万元以上(最高达60万元),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月亮山村“村社合一”阵地建设成为全州示范样板,石板村领航“村社合一”发展新模式,今年来成功实施南板蓝根连片种植420亩、带动群众自种南板蓝根1080亩,建成林下立体生态经济体验园200余亩,吸纳群众就地务工5600人次;劳务社组织460余人次到浙江、江苏等省外就业务工。通过用工就业、产品种植销售等带动石板村492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2020年6月2日成功举行石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20年南板蓝根育苗项目分红发放活动,共发放分红资金47.34万元,惠及17位股东及10户贫困群众。庭院经济成效突显。按照县委提出的“四种三养为主,七小庭院经济发展为辅”的产业发展思路,引导群众充分整合农户房前屋后闲散土地、水域等资源,围绕“美丽庭院、休闲观光、农旅结合”主题,发展优势项目,“方寸之地”变成“小聚宝盆”,打造了一批以花椒、南板蓝根等种植业和庭院养鸡、鸭等庭院经济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水各村、水昂村、水懂村、水昔村、石板村、板高村六个示范点,其中成功将石板村打造成为州级示范点,建成一条绕“寨、湖、园”长5公里的骑行环线,形成以小水叶寨为核心的农旅一体田园庭院经济示范点,水利、交通、寨内美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2个,均已竣工投入使用。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探索出石板村“三园两地一品一特”、水各村“11222”、雅苑社区“微田园”经济等庭院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发展花椒、南板蓝根、黄豆、佛手瓜、稻花鱼等,涉及6个行政村7000余户,户均预计年增收3500余元。
6.挪穷窝、拔穷根,易地扶贫搬迁卓有成效。按照“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总要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战的头号硬仗来打,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2亿余元,先后建成易地搬迁安置房1339套,彻底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搬迁工作超额完成。九阡镇“十三五”期间计划易地扶贫搬迁1677户7016人,实际搬迁入住1561户7196人。其中九阡安置点1227户5737人,县城安置点334户1459人,已全部完成搬迁入住。后续配套不断完善。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目标,切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在各安置点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建成九阡第二幼儿园和第二小学,成功引进两个扶贫车间,在配套建设白茶基地、创业园、食用菌等项目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自主创业、外出务工,基本实现搬迁户1户1人以上就业。服务管理扎实有效。在移民安置点设立党支部、居委会,在各楼栋设置楼栋长,实行“社区—苑落—楼栋—搬迁户”四级网格管理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漏事项、不交叉重叠管理体系;采取“公司+基地+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发展海鲜菇种植,群众实现增收,实现了“贫困农民”向新型市民的有效转变。
7.保就业、稳脱贫,群众脱贫基础不断巩固。一是做好劳务输出服务,精准对接省外务工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劳务输出,2020年来,已就业14070人,其中省外就业7425人,省内县外960人,县内5685人。同时,开发并提供就业扶贫援助岗位652人,村级公益性保洁员185人,镇级环卫工人22人,生态护林员629人。二是结合群众需求,共开展种养殖、马尾绣、SYB创业、中式烹调、家畜饲养、电焊工、农业实用技术、以工代训等培训共计2901人。
8.严管控、重落实,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检查考评、矛盾纠纷调处等制度。继续优化九阡镇特色的“村干+寨老+土律师”调解模式,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实施“天网”工程,在集镇安装监控摄像头,实现天网监控全天化、保洁常态化、管理智能化。进一步加强村级治安队伍建设,形成镇、村、组三级联动网络。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认真开展扫黑除恶“安全隐患大排查”“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9.优环境、抓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势头良好。今年以来,我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保持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的前提下,着力打造卯文化风情园及石板古寨红色文化基地。凭借民族文化之利,充分发挥水族卯文化、端文化、霞文化等旅游优势,以石板古寨、卯坡、霞坡等景点为主线,积极发展以观光农业、休闲垂钓、果实采摘体验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业。一是大力推动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通过旅游工程进行创收,并通过本地特产九阡酒、九阡李、土布等旅游商品销售增加收入;二是鼓励创办乡村旅游实体经营,通过农家乐、乡村客栈等经营创收脱贫。
10.凝思想、提信心,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我镇紧紧围绕州委提出的“志智双扶·感恩奋进”和县委“一补三强”的要求,深入开展思想扶贫工作,强化乡村治理,坚持精神脱贫与经济脱贫协调推进,从根本上提高村民素质、转变村民思想,进一步激发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全镇的环境卫生、农村文化、群众思想等各方面都真切地从内至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1.推典型、树标杆,彰显攻坚克难本色。在全力攻克脱贫攻坚战中,九阡战区不畏艰辛,敢于担当,多措并举,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在脱贫攻坚一线上涌现出一批省、州、县先进集体和个人,“十三五”期间,石板村党总支在2020年全省“七·一”表彰大会上获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称号;水各村第一书记石本佳在2020年全州“七·一”表彰大会上获2020年全州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九阡镇消防队荣获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先进集体称号。
继续做好人武、档案、民族、宗教、老龄、关工委等工作,大力支持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
(三)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完成情况
根据国家关于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安排,7月19日,黔南州第十一普查工作组(罗甸普查组)28、29分队共30人(指导员2名,普查员28名)正式进驻我镇开展普查工作,7月19日召开见面后,7月20日正式入户开展普查登记工作。在与罗甸县普查组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下,经过为期20天的不懈努力,截止8月10日,普查登记工作圆满结束,普查组顺利完成全镇2488户贫困户全覆盖普查,其中,访问本户成员2405户,占比96.66%;电话访谈127户,占比5.1%;代答户69户,占比2.77%;整户自然减少14户。共完成国家省州级反馈问题线索和县级自查自纠问题线索1889条(国家163条、省级6条、州级1720条),核实需要修正销号的1120条(国家100条、省级6条、州级1014条)占比59.29%;核实不需要修正说明销号的769条(国家69条、省级0条、州级700条)占比40.7%。村普查表顺利通过县州省三级审核验收,实现硬性指标零错统、成色指标零漏记、省级验收问题线索零反馈的“三零”好成绩。
二、“十四五”期间工作打算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我们始终紧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牢记肩上使命,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一)靶心不变、力度不减,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
下步工作中,我镇将按照省州的统一部署安排,在县脱普办的统筹安排下,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不摘”的要求,严格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州有关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带来的“加试题”,集中精力抓好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两个核心,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确保脱贫成效高质量,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1.全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强化返贫监测力度,加强后续帮扶巩固提质,切实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导致新的贫困人口情况。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六看法”,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坚持志智双扶相结合,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2.全力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服务。聚焦易地搬迁“五个体系”,不断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并落实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转移衔接,同时推进旧房拆除和复垦复绿,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3.全力做好就业增收工作。持续开展就业培训,着重做好贫困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边缘户等重点群体的技能提升和就业服务,多渠道收集用工信息,加强与省外、省内用工企业的劳务输出协作,分类向广州、深圳、龙里双龙区等地对口帮扶企业输出务工,保障群众稳定收入。
4.全力做好惠民服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认真倾听民意,顺应人民期盼,维护人民切身利益,全面增进民生福祉。一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推进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村卫生室建设,为全镇人民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持续强化农村低保、各类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扎实开展双拥和困难复退军人帮扶工作,全面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抓好文体广电工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深入挖掘九阡“水文化”和“卯文化”,打造民族品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二是加强社会治理建设。大力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化解矛盾,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着力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抓好不稳定隐患源头治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三是依法加强安全生产。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各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控;加强道路交通、农村消防、森林防火、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和安全宣传力度,确保镇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二)龙头带动、做强做优,着力提升经济发展品质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扩大发展,带动生产就业,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依托引进的龙头企业,延长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推进和完善我镇电商扶贫体系,进一步拓展线上销售市场。推进农业产品名牌化、生产标准化、基地景区化。大力支持海鲜菇、秀珍菇、白茶等产业发展,抓好规模以上企业的培育、发展、服务工作,支持推动企业上规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围绕茶树菇产业做文章,规划循环生态产业园,以林下木耳、有机肥加工(废菌棒)、农业种植等形成一个循环产业链。
2.做强做优“酒李茶菇”等特色农业。围绕“两长两短一补充”产业发展思路,以500亩以上坝区为重点、以庭院经济、林下经济为突破,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茶叶、水果、中药材、生态禽、生态牛、生态渔业等8大特色产业。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宣传推广,提高农副产品竞争力。不断扩大农校、农超订单合作力度,有效助力农产品销售。
3.依托资源禀赋,发展林下经济。九阡镇植被保护好,森林覆盖率高达72.5%,完全符合国家林下经济政策红利,在充分保护好绿色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托丰富的林下资源优势,重点抓好以林药、林菜和林禽为主的三大林下经济模式,大力发展林业种养殖业。
4.大力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发展产业为支撑,以城镇建设与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借九阡交通便利和荔波旅游两大优势,推动其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做好“旅游+”这篇文章:一是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推动我镇九阡酒、九阡李、茶叶、昔峰源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与旅游业协同发展,形成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对民族文化、节日的谋划和打造予以规划和落实,着力培育石板抗日红色教育+旅游基地、小水叶环湖骑行+露营旅游线、月亮山自驾+休闲观光区、水各水族文化学习+体验园等新业态。
(三)多措并举、科学谋划,铺就通往乡村振兴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和战略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的全面巩固和拓展提升。我镇将切实抓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双重机遇,在摆脱贫困的基础上乘势而上,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具体目标,努力探索适合我镇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就业模式,不断巩固包括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医院、学校、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进一步向快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迈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全力抓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绘就九阡发展蓝图。结合国家、省、州和县战略导向,突出县委“时代三愿”的总要求,牢牢把握九阡“十四五”发展的基本遵循,切实找准九阡“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力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确定“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清单,统筹做好我镇“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力争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州县规划纲要。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奠定乡村振兴基础。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投入,建设和完善环保设施,广泛动员群众,主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共同保护农村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二是严守生态红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主体责任,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移民搬迁宅基地还垦复绿、天然林保护等行动,产业项目把好环境关,推进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天蓝水清地净的美丽九阡。
3.以乡村振兴为载体,加快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当前,镇、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投入分散,整体效果差,后期管护弱,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网络、卫生、教育、医疗及通村通组道路等基础设施有待改造、升级和提升。一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突出抓好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和实施,全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大力实施三都县九阡镇镇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三都县九阡镇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二是将已实施未完工的部分重点民生项目,因受融资政策变化导致资金断裂或被迫停工的三都县九阡镇中心镇区一期路网建设项目、三都县2016年九阡镇棚户区改造项目、九阡镇棚户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重大工程项目争取纳入三都县“十四五”规划继建盘子,予以继续实施,特别是在政策和资金上争取落实,全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三是选优推优,抢抓政策机遇谋划“十四五”项目储备,积极争取申报地方专债和中央资金,实施急需推进的三都县九阡生态农业产业园区配套道路建设项目、三都县九阡镇创业园建设项目、三都县九阡镇停车场建设项目、三都县九阡镇水各高速收费站至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乡村旅游公路项目、三都县九阡镇水各卯文化风情园建设项目和三都县九阡镇石板寨文化旅游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撬动九阡镇经济社会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