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公报 >> 2018年 >> 2018年第2期 >>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关于印发三都水族自治县美丽黔南林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各镇人民政府、三合街道办事处,县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三都水族自治县美丽黔南林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度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4日


三都水族自治县美丽黔南林业提质增效

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根本遵循,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守底线、建金山、创品牌”和“调结构、添景观、增效益”为路径,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大力发展林业“五大产业”(刺梨产业、特色商品林产业、林下经济产业、花卉苗木产业和森林康养产业),建设林业“十大基地”(刺梨基地、生态茶园基地、精品水果基地、优质用材林基地、食用油料林基地、木本中药材基地、林下种植基地、林下养殖基地、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花卉基地),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助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二、总体目标

根据三都的区域优势和特色农产品优势,结合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葡萄、黄桃、茶叶、香猪等“四大”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和“一户一业”特色经济,建立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和庭院经济相结合的产业之路。大力发展茶业和黄桃等特色优势朝阳产业,以大河、九阡、都江等镇为核心,带动周覃、中和、三合等镇(街道)重点发展,2018年着力打造3个0.1万亩以上的茶产业重点镇和4个0.5万亩以上的黄桃重点镇。采取“重点扶持、突出亮点、抓住特色、连片开发、示范带动、联动零星”的发展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资源化,为三都农业经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绿色发展原则。坚持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林经济,统筹好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气候、水质、土壤等有利的自然条件,发挥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适应三都实际的农林经济产业。

(三)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强化政府在招商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组建上牵头引导,实现土地适度集约经营。

(四)坚持生态扶贫原则。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为主基调,在项目规划、实施过程中,把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统筹推进生态扶贫发展目标。

四、牵头单位

县林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村工作工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扶贫开发局、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县交通运输局。

五、建设任务

(一)茶叶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规划发展原则要求,在2018年,三都茶叶产业种植将新增茶园面积2.5万亩。其中都江镇1万亩、大河镇1万亩、九阡镇0.5万亩。

(二)黄桃

实施主要地点是大河镇、周覃镇、中和镇、九阡镇,均是三都主要种植区,位于三都县南面和北面,三荔高速和三独高速过境,交通便利,土壤和气候适宜黄桃生长。

2018年任务6万亩,其中:大河镇1万亩,九阡镇1万亩、周覃镇1.5万亩、中和镇1万亩、三合街道1万亩、普安0.5万亩。

(三)花卉观赏苗木

三都花卉苗木产业以绿化观赏苗木、盆栽、鲜切花、花坛花卉为主。绿化苗木主要发展:桂花、香樟、银杏、紫薇、红叶石楠等,共54万株。花卉主要发展:月季、杜鹃、兰花、菊花类等,共28万株。

2018年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任务0.5万亩,其中三合街道0.2万亩、大河镇0.2万亩、周覃镇0.1万亩。

(四)刺梨

2018年刺梨种植任务0.88万亩,其中都江镇0.05万亩、九阡镇0.4万亩、周覃镇0.4万亩、中和镇0.03万亩。

(五)新增森林面积

2018年新增森林面积3万亩(优质用材林基地建设)。

1.宜林荒山造林面积2.5万亩。其中马尾松用材林面积1.35万亩,位于大河镇沃屯村、五星村和九阡镇板甲村、甲才村、九阡村、兰懂村、石板村、水梅村、水昔村;杉木用材林面积为1.15万亩,位于都江镇达荣村、高尧村、孔荣村、里勇村、排外村、塔石村、尧排村、怎雅村。

2.示范林建设0.2万亩。其中猕猴桃0.048万亩,位于九阡镇石板村;茶叶0.0185万亩,位于都江镇塔石村;刺梨0.1335万亩,位于周覃镇洞揽村、三江村。

3.示范基地建设0.05万亩。位于普安镇高平村,建设园林绿化树种(桂花、银叶金合欢、三角梅)培育基地0.05万亩。

4.退耕还林0.25万亩(种植杉木)。其中九阡镇0.03万亩、周覃镇0.02万亩、中和镇0.02万亩、三合街道0.03万亩、都江镇0.15万亩。

(六)工程创面生态修复

2018年工程创面生态修复任务2000平方米。主要是对采矿区的废弃场进行生态覆绿,重点对三合街道苗龙村从收费站到大塘一线的两个废弃采石场进行覆绿,种植乔木、灌木和播撒草种。

(七)林下种植和养殖

1.2018年发展林下种植4万亩。都江镇种植食用菌和金钩1.5万亩,九阡镇种植食用菌1万亩,三合街道种植中药材1万亩,大河镇种植中药材0.5万亩。

2.2018年发展林下养殖4万亩。都江镇林下养鸡、牛和羊0.9万亩,三合街道林下养鸡、牛、鸽0.4万亩,九阡镇林下养鸡、牛1万亩,大河镇林下养鸡、牛0.5万亩。中和镇林下养鸡0.4万亩、普安镇林下养鸡0.3万亩。周覃镇林下鸡、养鸽0.5万亩。

(八)木本中药材

2018年发展木本中药材种植1.5万亩。主要种植金钩和银杏等,采取在林下种植方式和利用空地种植,其中大河镇0.4万亩、都江镇0.3万亩、九阡镇0.3万亩、中和镇0.3万亩、三合街道0.2万亩。

(九)食用油料林

2018年发展食用油料林建设2万亩。主要种植花椒和油茶,大河镇0.5万亩、都江镇0.5万亩、九阡镇0.5万亩、中和镇0.5万亩。

(十)湿地保有量

2018年湿地保有量任务4.4万亩。重点对都柳江沿线大河镇段、三合街道段,大河镇山勤村打见河和苗草河,普安镇阳基河,九阡镇水昔河、水各河,中和镇拉担河建立湿地保护。以上区域禁伐天然林,严格控制森林采伐,注重周边环境保护,禁止向河道扔白色垃圾。确保湿地保护区自然生态不受破坏,实现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后生态系统稳定。

(十一)古树挂牌保护

全县共有1386株古树大树,树龄均在100年及以上,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160株,二级保护371株,三级保护855株。主要分布在三合街道56株、普安镇184株、大河镇233株、都江镇256株、中和镇270株、周覃镇148株、九阡镇225株、国有林场14株。树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伯乐树、南方红豆杉、银杏,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翠柏、喜树、榉树、楠木、樟等树种。保护原则为“建档、明责、严管”三项措施,加强活体树木移植管理,建立和完善古树名木电子档案,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古树名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主要措施为:一是明确保护职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主导,林业站具体落实,护林员巡守;二是划定保护范围,将大树周围500平方米的地域划定为保护范围,严禁有任何破坏行为;三是将大树保护列入天然林保护核心内容,结合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开展保护工作;四是实行有奖保护制度,加大对大树破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十二)森林康养基地

2018年森林康养基地建设2万亩。其中,都江镇上江村、怎雷村共0.5万亩,三合街道拉揽村0.5万亩,九阡镇九阡村、水各村共0.5万亩,大河镇红光村、大河村共0.5万亩。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建设,提升自然村寨生态功能和休憩功能。同时,对尧人山森林公园进行提质改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原有的设施进行修复,增强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开发碳汇系列生态产品。

(十三)多彩生态廊道

2018年建设千里多彩生态廊道42公里。重点对苗龙至姑鲁一线、大塘国际至大河一线开展植绿,利用在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在一些重要节点建设休闲景点。

(十四)多彩森林村寨

2018年建设多彩森林村寨5个,安排在都江镇来术寨、柳排寨、坝辉寨、忙常寨、怎雷寨开展绿色生态建设,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采取系列保护措施,禁止采伐天然林,严格控制森林采伐,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倡导绿色生态文化,提升整体生态形象。

(十五)县城区绿化建设

对原有的绿化带进行改造,采取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营造立体绿色,同时加强环境卫生整治,不断扩大绿地面积,确保树冠覆盖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园面积7平方米以上。

(十六)乡镇驻地绿色建设

各镇要积极争取资金,合理规划绿化用地,采取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营造立体绿色,确保绿化覆盖率达33%以上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一是强化落实责任。由县林业部门牵头编制方案,发改、财政、农工、国土、文旅、住建、扶贫开发、交通、城管等部门配合完成。各自按照方案规定的内容具体制定方案细化实施点,同时,各相关部门要成立专班,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发改部门要加强项目实施的调整落实、财政部门负责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投放到项目上。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项目实施过程,县四大班子领导不定期加强对项目实施进度、资金安排、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林业部门要加强对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汇报,确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强化考核调度。将2018年绿化任务进行分解,并纳入对各相关部门和各镇(街道)的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加强日常工作调度,示范基地实行技术人员蹲点定责任、定目标,做到人员、技术、责任三到位,确保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指导的到位率。

(二)制度保障

一是强化技术支撑。依托省、州农业和林业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强力推广应用“无害综防、调花控果、测土配方、种养结合、品牌营销” 等集成技术,集成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促进精品水果基地提档升级。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对茶叶、黄桃等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对茶园建设、加工厂房建设、机械设备采购、龙头企业申报、系列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扶持。支持茶文化建设。对挖掘整理茶文化活动并形成成果的给予适当奖励,对重要茶文化交流及推广活动给予适当扶持。

(三)资金保障

一是保障资金来源。通过申请国家扶贫产业化资金、县级配套资金和农户(业主)自筹资金等渠道,保障资金来源。

二是加强资金整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优势互补、各司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强涉农项目的整合与捆绑,投入到果园、茶园配套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以提高果园、茶园建设的标准质量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是严格资金管理。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整合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资金的使用程序:先由项目实施部门提出资金申请,县项目管理部门审批签署意见,县资金管理部门审核报账并拨付资金。专项资金一律实行专账结算,不得支付大额现金,不得开支项目管理费。项目完工后专项资金如有节余,应按财政决算编制的要求办理决算,有明确规定可结转下年度使用的,下一年度继续进行项目安排使用,不得用作它途或平衡预算。

附件1 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度责任分解表.xls

     附件2 技术指导措施.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